气动调节阀发展历程
气动调节阀的发展至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发展历程如下:
60年代:在国内对上述产品进行了系列化的改进设计和标准化、规范化后,国内才有了完整的系列产品。现在我们还在大量使用的气动单座阀、气动双座阀、气动角型阀、气动三通阀、气动隔膜阀、气动蝶阀、气动球阀七种产品仍然是六十年代水平的产品。这时,国外开始推出了第八种结构气动调节阀——套筒阀。
70年代:又一种新结构的产品——偏心旋转阀问世(第九大类结构的调节阀品种)。这一时期套筒阀在国外被广泛应用。70年代末,国内联合设计了套筒阀,使中国有了自己的套筒阀产品系列。
80年代:改革开放期间,中国成功引进了石化装置和调节阀技术,使套筒阀、偏心旋转阀得到了推广使用,尤其是套筒阀,很好的取代单、双座阀,其使用越来越广。80年代末,调节阀又一重大进展是日本的Cv3000和精小型调节阀,它们在结构方面,将单弹簧的气动薄膜执行机构改为多弹簧式薄膜执行机构,阀的结构只是改进,不是改变。它的突出特点是使调节阀的重量和高度下降30%,流量系数提高30%。
90年代:90年代的调节阀重点是在可靠性、特殊疑难产品的攻关、改进、提高上。
气动调节阀结构组成调节阀通常由气动执行机构与阀体两部分共同组成。直行程主要有直通单座式和直通双座式两种,后者具有流通能力大、不平衡办小和操作稳定的特点,所以通常特别适用于大流量、高压降和泄漏少的场合。角行程主要有:V型电动调节球阀、气动薄膜切断阀,偏心蝶阀等。 上海雅望阀门有限公司http://www.polovof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