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是钢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世界焦炭生产大国,年均焦炭产量超过4.5亿吨,占世界总产量68%以上。我国炼铁工艺以长流程为主,因此焦化工序在可预见的较长时期内将一直存在。根据《焦化行业“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要求和趋势,焦化行业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通过采取有效的技术与管理措施,到2035年力争减碳30%。
1双碳背景下焦化行业未来面临严峻挑战
钢铁行业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需重点减碳的行业之一,面临巨大减排压力。而在钢铁生产全流程中,铁前各工序二氧化碳排放占钢铁生产全流程二氧化碳排放的85%以上。焦化生产以炼焦煤为原料,以煤气为燃料,以焦炭为产品,并副产焦炉煤气,能源的投入、产出量大,为典型的能源转换工序,污染物生成量也较大,属高能耗、高排放产业。
2碳达峰碳中和对焦化行业长期影响较大
从短期看,其主要不利影响是升级换代的新建项目的审批难度增大,且要求尽可能降低能耗、煤耗,并要求项目环评增加碳评价。
长期来看,焦化下游钢铁行业对焦炭的需求量在双碳背景下会显著下降。此外,焦炉煤气因含碳,目前作为企业优质燃料(燃烧或发电)的优势将丧失,必须另寻低碳出路。
3能效标杆水平对焦化能耗提出更高要求
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该文件要求拟建、在建项目应达到能效标杆水平,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设置过渡期,将对焦化行业节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4智能制造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我国焦化行业目前仍处于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正向智能制造逐步转型的阶段,这也是目前我国焦化行业唯一与国外企业有较大差距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