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淡水危机迫在眉睫,面对严峻的淡水资源危机,发展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向大海要淡水以解决沿海地区与海岛区域淡水紧缺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解决我国淡水资源匮乏的有效措施之一。
海水淡化/海水脱盐是指通过反渗透或蒸馏法出去海水中盐分并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蒸发法、膜法(反渗透、电渗析)和冷冻法。与蒸发相比,膜法淡化海水具有投资省、能耗低,占地少、建设周期短、操作简便、易于自控、启动迅速等优点。所以,在海水淡化工程应用中,膜法海水淡化受到广泛应用。
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但是我国人民对反渗透等淡化技术应用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过高的生产成本上,所以,目前反渗透为主的海水淡化技术在国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模应用局面。
事实上,海水淡化的工艺过程中,最主要的运行管理费用为电耗。显然,利用化石燃料发电提供能量并不是可持续途径,存在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风险。而沿海和海岛区蕴藏着丰富的风力资源,可以通过风力发电技术为海水淡化提供清洁能源,就近利用风电进行海水淡化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技术组合。
目前使用较多的反渗透技术,淡水产水率约为处理海水量的2/3,而余下的1/3则形成高含盐量的“浓缩液(卤水)”。若将其作为海盐生产的原料无异于减少了2/3的海水蒸发量,缩短了2/3的晒盐时间进程,浓缩海水能够提高约70%的海水晒盐生产效率!在锂电池需求量日益激增的情况下,卤水提锂在国内外均已开始实践。而氘更是未来能源需求的基本元素,是核聚变不可多得的反应物,且主要存在于海水中。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担心淡化后卤水处置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浓缩后的卤水远比原海水更容易提取稀有元素!
综上所述,海水淡化具有广阔的前景。伴随着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问题解决,将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这三个已成熟的技术相结合,不失为解决我国淡水资源匮乏的一项技术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