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与贸易
1. 能源价格波动:
o 战争推高了国际油气价格,虽然2024年后有所缓解,但仍对中国的能源进口成本产生影响,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o 中国加强了与俄罗斯、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如通过中俄原油管道、中俄天然气协议稳定能源供应。
2. 大宗商品价格上升:
o 粮食(如小麦、玉米)、金属(如镍、钯)等价格上涨,影响中国下游产业链成本。
o 中国加大了对巴西、阿根廷等地的粮食进口,以应对乌克兰出口中断的问题。
3. 出口受阻与转机:
o 欧洲受战争影响经济放缓,对中国出口需求下降。
o 但俄罗斯市场对中国制造品(如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需求大幅上升,成为部分企业的新增长点。
二、地缘政治与产业链调整
1. 中俄经贸关系加强:
o 由于西方制裁,俄罗斯更加依赖中国,人民币结算使用增加。
o 中国在俄罗斯市场的地位上升,尤其是汽车、通信设备、基础建设等行业。
2. 供应链区域化趋势增强:
o 受战争与地缘冲突影响,全球企业加速调整供应链,转向“去风险”而非“去中国化”。
o 中国加快自主可控、高端制造(如半导体、军工、人工智能)发展,强化内循环。
三、资本市场与投资情绪
1. 人民币汇率与股市波动:
o 战争初期避险情绪升温,美元走强,人民币一度承压。
o 中长期看,人民币资产作为相对稳定的投资选项,吸引部分国际资本回流。
2. 海外投资风险上升:
o 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需更重视政治与安全风险评估。
o 对乌克兰、俄罗斯投资项目基本暂停,但中亚等地成为新的关注热点。
四、军工、能源与粮食安全行业迎来发展
1. 军工产业受益于全球军费提升:
o 各国增加军费投入,军工板块被市场关注,中国军工类上市公司表现强劲。
2. 新能源与能源自主加速:
o 提高国内能源供应安全,推动风电、光伏、核电等加速发展。
3. 粮食安全被提升为国家战略:
o 政策鼓励提高耕地保护、农业机械化、自主种业发展。
|